花未全開月未圓究竟是誰寫的 花未全開月未圓和曾國藩有什么淵源?
最近,“花未全開月未圓”這句詩因一個廣告短片在網上“破圈”走紅。那么,這句意外翻紅的古詩究竟是誰寫的?和曾國藩有什么淵源?
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時年55歲的宋代名臣、大書法家蔡襄在浙江任職。早春三月十三日,他侍奉母親盧太夫人往吉祥院賞牡丹,游玩之余構思了一首七言絕句《十三日吉祥院探花》:“花未全開月未圓,看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無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憐。”兩天后又手書此詩,這就是書法史上著名的《山堂詩帖》。
《十三日吉祥院探花》毫不雕飾、平易自然,前兩句說:因為時節尚早,所以花未盛放;時逢農歷十三,月也不如十五之夜那樣圓滿。不過即便如此,這景致已經很叫人依戀了。后兩句轉折:我也知道花、月都是無情之物,不過仍忍不住設想,假如它們能順應人意,在人世的歡愉時刻恰到好處地奉上花好月圓的風景,那就更加值得憐愛了!看來,蔡襄已經理智地認識到人間難有完美無缺之事,不過從詩句淡淡的遺憾口吻中可以看出,他對圓滿境界仍抱有良好的期盼。這是“花未全開月未圓”詩的本義,也就是它的“第一世”。
一首詩流行與否,除了取決于它自身的水準實力,常常還需要一點運氣。雖然《十三日吉祥院探花》水平不錯,還有蔡襄的書法加持,但在清代之前它始終沒有“紅”起來。直到晚清,命運的輪盤才終于將它轉到了一位“鐵粉”——曾國藩的面前。有意思的是,曾國藩只“粉”此詩的第一句,對其他三句從不提及。我們不禁要問,怎會如此呢?上文曾說,蔡襄詩后半段隱隱表達出對“不完美”的遺憾,曾國藩卻持截然不同的人生之道——他不僅不求所謂“圓滿”,反倒刻意“求闕”。一生注意防盈戒滿的他,認為“花未全開月未圓”即是萬事萬物最理想的狀態,因為一旦盈滿,則必然走向虧虛。所以他大刀闊斧地宰割掉詩的后半段,僅保留符合心意的首句,用于書信、批牘之中,警醒身邊人驕矜之氣。
比如,曾國藩胞弟曾國荃醉心進取,在功業極盛時往往還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此,曾國藩不得不經常寫信規勸他:“弟弟你以為擴張才會生機強勁,而我以為收斂才能生機沉厚。我平日里很喜歡古人所說‘花未全開月未圓’七個字。我認為,珍惜福祉和確保長泰的方法,沒有比這更精深的了。”又說,“對于弟弟你負責經營的保舉、銀錢、軍械等事務,我常提醒你要加以節制,這也是本著‘花未全開月未圓’的道理。”
再如,曾國藩手下有一位猛將鮑超,因作戰強悍,戰必立功而聲名鵲起。曾國藩認為,越是處于人生的順境,越應該格外謙謹,于是寫信提醒他,“我聽說你的威名已經遠播到京城,十分欣慰。希望你能常守‘花未全開,月未圓滿’的戒律,絲毫不涉驕矜之氣,那么名位就指日可待了。”后來,鮑超立下青陽之捷的戰功,果然圣眷日隆,曾國藩又去信給他,“你已經到了威望極為隆盛的關頭,承受著朝廷眾多恩賜,更應當小心謹慎,謙而又謙,這才是載福之道。之前我曾用‘花未全開月未圓’七字勸告你,請務必牢記,千萬不要忘卻。”
總而言之,曾國藩從蔡襄的《十三日吉祥院探花》詩中揀出“花未全開月未圓”一句,并做了一番個性化的解讀。他滌除詩中的被動感和缺憾意味,認為花未全開、月未圓滿,這意味著事物還有繼續發展變化的余地,是一種可以、而且應該主動爭取的富有生機的人生境界。以曾國藩的聲望地位,他的頻繁引用無疑增加了“花未全開月未圓”的知名度。在他之后,齊白石老人有一方印章即篆“花未全開月未圓”七字,篆法灑脫隨意。看來,白石老人不僅是曾國藩的半個同鄉,很可能也是他的知心人呢。這可算作“花未全開月未圓”的第二世。
當代人對“花未全開月未圓”的認知基本遵循了曾國藩的那番宰割和改造,這導致了大眾對蔡襄原詩面貌和意義的隔膜。“花未全開月未圓”經常以各種形式出現在當今文藝作品中,但在使用它之前,了解此詩的來龍去脈和前世今生也是很有必要的。
推薦
-
-
-
-
-
-
-
-
英特爾在封裝設計中開發嵌入式電感全集成穩壓器 用于穩定3D堆疊系統功率
英特爾公司在封裝設計中開發了一種嵌入式電感的全集成穩壓器(Fully Integrated Voltage Regulators,...
來源:愛集微 -
-
直播更多》
-
長沙地鐵6號線何時通車 長沙地鐵6號線最新消息
6月28日,長沙地鐵6號線啟動初期運營載...
-
什么是海洋環境預報 如何精準預報海洋災害?
海洋災害是指海洋自然環境發生異常或激...
-
長沙地鐵6號線何時通車 長沙地鐵6號線最新消息
6月28日,長沙地鐵6號線啟動初期運營載...
-
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是多少 我國組建了多少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
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1%,組建了50個...
-
第一部雙卡雙待手機是哪個 最早的雙卡雙待手機什么樣?
世界上第一臺雙卡手機,誕生于 2004 ...
-
恐怖谷效應是什么意思 恐怖谷效應每個人都有嗎?
恐怖谷假說在20世紀70年代由日本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