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 企業數量超過3000家
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夯實實體經濟根基”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工業和信息化事業發展情況。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任愛光介紹,據測算,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企業數量超過3000家。智能芯片、開源框架等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要突破,智能芯片、終端、機器人等標志性產品的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同時,傳統行業轉型升級不斷加速,培育成長出一批傳統行業+AI的典型企業,推廣應用一批智能化升級的典型案例,形成了AI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新模式、新方法。智能制造領域,智能技術的應用極大提升了產品檢測和設備利用效率。智慧醫療領域,智能技術有效減輕醫護人員工作壓力,提高醫療裝備的診斷準確性與服務便捷性。目前,國內已獲批40余張AI影像醫療器械三類證。
人工智能技術已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戰略性技術。人工智能的創新發展,尤其是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對推動我國產業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任愛光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促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開展了3方面工作。
一是推進技術創新攻關,以人工智能創新任務“揭榜掛帥”為抓手,發現和培育優秀企業,競爭產出一批優秀產品,聯合國家藥監局開展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專題揭榜工作,調動行業資源和積極性,構建研發—產業—應用“快車道”。組建智能傳感器、智能網聯汽車等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強共性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鼓勵高校、企業組成聯合體開展協同創新。
二是促進賦能應用落地,批復建設8個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部省協同打造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高地。加強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不斷提升產業服務能力。積極挖掘并開放一批應用場景,以用促研推動智能技術產品落地應用與迭代。組織開展AI精準賦能中小企業活動,編制《人工智能賦能中小企業技術產品供需目錄》,促進智能化轉型。
三是打造融通產業生態,建設一批5G基站、工業互聯網平臺、算力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支持建設并開放行業數據集,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引導鼓勵國內開發框架開源開放,推動建立軟硬一體、上下游聯動的產業生態體系。強化標準引領,加強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組織編制《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了30項智能制造國家標準。
任愛光介紹,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先導區作用,通過“揭榜掛帥”等手段,加速推動人工智能在制造、交通、醫療、教育、金融等領域的融合應用,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示范推廣。(劉艷)
推薦
直播更多》
-
加快制造業智能化進程 中國聯通與山東重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與山東重...
-
貴州將加快做大做強數據中心集群 推動數據中心向貴安新區集中
在群山之間,一座森林茂盛的山體被開鑿...
-
加快制造業智能化進程 中國聯通與山東重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與山東重...
-
Chrome作風發生改變 搜索框下出現視頻網站美妝節廣告
Chrome 自誕生起,就一直以快速、簡潔...
-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發布2022云計算十大關鍵詞
在日前舉辦的2022可信云大會上,中國信...
-
保障宜春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考試 贛西無線電監測中心及時阻斷4個考試作弊信號
近日,2021年宜春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考...
資訊更多》
焦點
- 貴州省2021年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同比增長20.6% 連續7年位居全國第一
- 全國網信系統上半年累計依法約談網站平臺3491家 網絡執法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私人太空公司藍色起源 計劃于8月4日進行第六次載人航天飛行
- 我國在用數據中心服務器達1900萬臺 算力規模排名全球第二
- 廣西完成二類無線電監測移動站驗收 各項指標和功能符合要求
- 提高心源性猝死患者搶救成功率 上海電信在15家主要營業廳安裝自動體外除顫器
- 新基建提檔升級 中國移動為千行百業注智賦能
- 洛杉磯港每月遭受約4000萬次網絡攻擊 比疫情前增長近一倍
- 打造工業互聯網高地 安徽加快推動工業互聯網促進制造業發展
- 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 近日在首都北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