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正式調出“三有”名錄 獵捕野豬不再需要申請、核發狩獵證
養犬者與他人的糾紛時有發生,最近更有兩則矛盾升級的新聞事件:一則是河南安陽狗咬人事件,另一則是“武漢女子拿命和不牽狗繩的人抗爭”。在令人唏噓不已之余,我們不妨從科學的角度理性看待遛犬不牽繩引發的問題。
有些養犬者出戶遛犬時,總認為自家養的屬于小型犬或馴化程度高,總是以“我們家的犬不咬人”為由,不佩戴牽引繩。
犬適應性強,經調教可與人為伴,能理解人的旨意,但有時仍表現出異常的攻擊性行為。這種看似犬的反常行為,其實是犬的正常反應。養犬人對自己的愛犬再了解,也不可能完全知道當時犬怎么想的,不可能知道當時犬的心理感受狀態,比如緊張、壓抑和痛苦等。
為了讓人與犬和諧共處、避免傷害,我們需要更多地從科學的角度了解、認識、理解動物行為學以及犬的特性。
1895年,達爾文《物種起源》的發表對動物行為學的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人類的由來》比較了人和動物的本能行為。
人類對動物行為的觀察、關心以及應用已經有相當長的歷史,但用科學的方法加以觀察和研究使之成為獨立的學科,則是20世紀后期的事。
20世紀60年代以來,動物行為學的研究受到各國科學家的關注。特別是奧地利的康拉德·勞倫茲和卡爾·馮·弗利,以及荷蘭出身的牛津大學教授尼可拉斯·丁伯根,這三位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家因此獲得了1973年度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犬有不同的神經類型,因此形成不同的性格。巴甫洛夫將犬分興奮型、活潑型、安靜型和抑制型等四種神經活動類型。動物的動作有些是反應,有些是本能,有些是沖動,有些是反射,是在不同的動機、不同的刺激下表現出不同的行為。動物行為非常復雜,與生存環境、種群間相互作用、種群內生存競爭、進化地位等多種因素有關。因此,單純的科學問題就已經很復雜了,再加上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可能導致伴侶動物行為異常,這正是遛犬佩戴牽引繩的科學依據。
那么,遛犬不佩戴牽引繩這種不文明養犬行為,到底有何危害?
對于伴侶動物來說,無佩戴牽引繩習慣會導致寵物犬亂走、亂跑、追逐,很容易發生意外,比如走失、撞到人、被車撞等。此外,容易產生不良的室外行為,比如撿食行為、亂吃東西、隨意排便、隨意繁殖增加流浪犬數量、咬傷他人等。
對于路人來說,伴侶動物的各項過激反應甚至攻擊行為對他人造成傷害,使他人失去安全感,產生恐慌。他人因恐慌造成的反應則進一步引起伴侶動物的過激反應甚至攻擊行為,形成惡性循環。
動物和人類一樣是有生命的生物,可以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疼痛、痛苦,因此它們更值得人類去關注、愛護和保護。
針對犬的不同異常行為,養犬人需要采取科學的解決措施。
反常行為。當飼養管理不能滿足犬的生理、社會需要時可導致異常行為產生。養犬人應密切關注犬的行為,如出現有踱步、轉圈之類的異常刻板行為,應全面排查飼養管理情況,確保飼養及管理符合犬的習性要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確保犬的身心健康。
攻擊行為。攻擊行為除了傷害人以外還破壞犬的健康和生活的安寧。養犬人要仔細查看其誘因是否可以避免或改變喂養方式。例如,在飼養管理中遇到喂養及清洗會刺激犬的興奮性;在飼養過程中,與其他圈中的犬有接觸;缺乏可見度,尤其在犬能聽到但卻看不到外界發生的事件時;犬之間爭奪各自空間及資源、分離原配對或群體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將相近年齡、大小及相同性別的犬養在一起時,由于犬之間條件過于均等未能形成等級差別,將會持續長期爭斗,喂養者應在不引起嚴重傷害前提下,讓犬自行解決等級分配則會帶來長期的和諧、安寧,不可過早干預、人為扶弱抑強、擾亂群體中的等級秩序。
為愛犬、為他人、為社會環境、為避免意外傷害,請養犬人士遛犬時為自己的愛犬佩戴牽引繩。當然,考慮到犬的舒適度以及耐用程度,宜選擇背帶款牽引繩,而不是伸縮犬繩。(胡利娟)
推薦
直播更多》
-
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馬斯克 向Twitter發出收購要約
和外界預期的一樣,特斯拉公司 CEO 埃...
-
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馬斯克 向Twitter發出收購要約
和外界預期的一樣,特斯拉公司 CEO 埃...
-
筆記本電腦代工廠廣達發布公告 配合防疫政策暫時停工
筆記本電腦代工廠廣達今(13)日發布公告...
-
英特爾公司宣布斥資30億美元 擴建美國奧勒岡州D1X工廠
英特爾公司宣布斥資 30 億美元,擴建...
-
莆田電信積極組織開展安全運營專項工作 強化員工安全意識
為全面落實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云網安...
-
精準落實優惠稅率 河北高企稅費減免超百億元
近日,記者從河北省稅務局獲悉,2021年...
資訊更多》
焦點
- 奇瑞新能源一季度達成50013輛銷量 實現255.4%同比增長
- 昆山重新調整劃定5個靜態管理區 延長靜默期7天
- 受蘋果用戶隱私政策調整影響 科技巨頭2022年營收將減少近160億美元
- 加快湖北數字化轉型 5G信息技術重塑制造業發展形態
- 斯坦福大學團隊發表論文 展示大腦運動皮層神經網絡如何實現新記憶索引
- 廣東首座華南唯一 廣州匯云數據中心入選2021年國家新型數據中心名單
- 慢性疾病嚴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 低齡化趨勢明顯
- 消除線路施工安全隱患 智慧光網云守護系統成為工地“火眼金睛”
- IMT-2020推進組蜂窩車聯工作組第二十次全體會議 近日在線上舉行
- 氣候變暖將珊瑚推向耐熱極限 人工智能助力尋找耐熱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