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看!能源進入“鋰電”時代 中國將成新石油時代的沙特?
對于鋰電池,馬斯克從來都不吝贊美之詞。近期,馬斯克又在Twitter上稱“鋰電池就是新石油”。如果從其本身所處的位置來說,特斯拉是全球電動車的龍頭,鋰電池又是當前電動車最主要的動力源,支持鋰電本就代表了其自身的利益訴求。但另一方面,在近幾年全球碳中和的趨勢下,鋰電下游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展,需求快速的增長,包括鋰電池、上游鋰礦等整個產業鏈都受到了資本市場的熱捧。
訪問:
(資料圖)
阿里云服務器精選特惠:1核1G云服務器低至0.9元/月
A股甚至有“有鋰走遍天下”的調侃,市場中只要沾上鋰電相關概念,股票便能一飛沖天。
鋰電為何變成了新石油?又為何會有中國成為未來沙特的說法?鋰電成為未來的“新石油”又面臨哪些挑戰?
鋰電為何變成新石油?
從大背景來看,碳中和已經成為未來全球發展的最重要的主題。
能源安全在國際競爭中的意義不言而喻。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過去幾十年,世界上每一次大規模的戰爭,都直接或間接和石油相關。但時至今日,隨著全球環境負擔達到極限,極端氣候頻發,碳中和已經成為共識。
2016年全球178個國家締結氣候變化協定《巴黎協定》,對2020年以后減排目標與行動作出統一規劃,該協定長期目標為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時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內,并盡力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此后中、美、歐陸續發布碳中和目標,其中美、歐將碳中和時間點定為2050年,中國提出到2030年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也就是眾所周知的“3060目標”。
以我國為例,我國將碳中和目標進一步細化,提出十四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3.5%、18%,到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大幅下降,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對應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要實現這樣的目標,能源轉型勢在必行。
從碳排放的總量上看,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交通運輸行業是全球第二大碳排放部門,碳排量占比達25%,是引發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實現交通領域的碳排放至關重要。全球也因此而掀起了電動車的投資研發浪潮。鋰電池,正是目前最成熟也是最具經濟性的汽車動力源技術。
這也意味著,以石油為代表的碳基能源,正在加速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鹽湖和鋰礦。
對電動車來說,鋰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一輛電動汽車的成本里,電池系統是占比最高的零部件,接近40%。在新能源時代,誰掌握了鋰電的制高點,誰就控制住了別國的發展權,由此鋰也就有了另一個名字——“白色石油”。
鋰電池會被拿來和石油作比較,歸根結底還是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的對比。作為新能源車、燃油車的重要動力來源,鋰電池和石油分別承擔著重要的角色。“新舊交替”之時,互相比較總是難免的。
根據中汽協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連續六個月實現同比增長,即使是在中國車市整體下滑的3月至5月,新能源汽車銷量依舊能夠實現114.1%、44.6%和105.2%的大幅度增長。
整個2022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266.1萬輛和260萬輛,銷量同比增長120%。雖然整體沒有超過燃油車的產銷量,但在部分細分市場新能源車已經擠進榜單前十或者更靠前的位置。
在新能源車滲透率逐漸增長,并逐漸取代傳統燃油車的背景下,作為新能源車的動力源鋰電池,也正在取代傳統石油的地位,成為“新石油”。
中國,新能源時代的沙特?
在化石能源時代,哪個獨立主權國家有最大的石油儲量和開采量,哪個國家就能在國際競爭匯總占據優勢。對于新時代的“新石油”鋰電池而言同樣如此。
多年來,為了搶占鋰電的先發優勢,數個大國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乃至混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鋰電池技術在歐美誕生,美國人最先發明了鈷酸鋰、錳酸鋰和磷酸鐵鋰電池,占據先機。
1991年,日本第一個將鋰離子電池產業化,卻被韓國后來居上。21世紀,在高層支持下,中國將鋰電池產業一步步做到了世界第一。
從目前全球各國鋰電池的市場份額來看,中國確實如馬斯克所言“領跑全球”,全球研究機構彭博社NEF數據顯示,中國在鋰離子電池市場的份額目前可能高達80%。而在全球前十大電動汽車電池生產商中,有七個公司是中國企業,其中的寧德時代更是領先全球,電動車電池在全球的市場份額約為30%,目前市值更是已經和中石油和中石化兩者的總和。作為新能源車的動力源,鋰電池的優勢使中國在整個新能源車產業鏈上都占據優勢。
除此之外,中國還在光伏領域占據全球絕對的領先位置,在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逆變器等產業核心環節,也同樣占據絕對的市場份額。
領先于全球的新能源發展,很多人因此稱中國將領導全球新能源的發展,并將成為新能源時代的“沙特”。
但真是如此嗎?如果僅看動力電池的產量與消費,中國確實具有領先地位。目前中國已是全球動力電池最大的出貨量,但中國的鋰原材料依然需要大量進口。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研究所的數據顯示,到2025年, 與國內43.38萬噸碳酸鋰當量需求相比, 本土供應僅為18萬噸, 還有25.38萬噸的缺口,需求的對外依存度高達58.5%。
如果從儲量上看,作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國與消費國,中國的鋰礦儲量面臨著嚴重的不足。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截止2021年,全球的探明的鋰資源儲量約為4.7億LCE(碳酸鋰當量),而中國僅占6%。縱觀行業整體,大部分鋰資源供給集中在澳大利亞、南美洲等地,由于當地鋰資源儲備較多,且資源稟賦較為優異。其中鋰輝石精礦主要用作制成氫氧化鋰,鹽湖提鋰主用于碳酸鋰生產。
當然,在國內鋰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國內龍頭鋰礦企業也紛紛布局海外礦產,如贛鋒鋰業收購Lithea,其手中掌握阿根廷薩爾塔省的鋰鹽湖項目,欣旺達收購阿根廷鋰礦企業GOLDINKA ENERGY S.A.持有的Laguna Caro礦權項目。
這些海外布局,也將進一步緩解國內鋰資源儲量不足的缺陷。
誰能媲美鋰電“新石油”?
憑借著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等多方面的優勢,鋰電池在短短的十幾年的時間里徹底占領了消費電子市場,并擴展到了電動汽車領域。以當下電池技術路線的發展來看,鋰電是當之無愧的“王者”,馬斯克甚至將其稱之為未來的“新石油”。拋開馬斯克力挺鋰電池代表了其自身的利益之外,如今新興的鈉離子電池、全釩液流、鉛炭電池等技術,無論是技術成熟度還是商業性,都差鋰電池較遠。
當然,技術的進步永遠沒有止境,鋰電池當前被全球看好,并被視作為未來的“新石油”,但這遠遠不是終點。僅從電池的能量來源來看,當前如氫能等燃料電池亦是另外一種前景廣闊的技術路線,而對于化學電池而言,也同樣有鈉離子電池等新興技術的登場。所以,也許在不久之后,我們能夠用到更安全、更具性價比也更方便的新能源車。
關鍵詞: 視點觀察 能源進入鋰電時代 中國將成新石油時代的
推薦
-
英國政府重新啟動與軟銀談判 希望吸引其子公司Arm在倫敦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
該國財政部長 Nadhim Zahawi 已與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展開談判,希望吸引其子公司 Arm 在倫敦證券...
來源:愛集微 -
-
-
-
-
-
-
-
-
直播更多》
-
《福布斯》雜志尋求約42.6億元出售 已聘請花旗集團負責
幾個月前美國《福布斯》雜志(Forbes)曾...
-
《福布斯》雜志尋求約42.6億元出售 已聘請花旗集團負責
幾個月前美國《福布斯》雜志(Forbes)曾...
-
第四屆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舉辦地在哪 第四屆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主題是什么?
日前,2022年(第四屆)全球工業互聯網大...
-
在夜間循環播出非法藥品廣告 鄭州快速查處一起“黑廣播”案件
7月26日,河南省鄭州無線電中心聯合市公...
-
貴州將加快做大做強數據中心集群 推動數據中心向貴安新區集中
在群山之間,一座森林茂盛的山體被開鑿...
-
加快制造業智能化進程 中國聯通與山東重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與山東重...
資訊更多》
焦點
- 助企紓困促進消費加快恢復 北京多措并舉壯大數字消費
- 數字經濟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包括哪些子體系?
- 確保防汛無線電專用頻率安全 聊城扎實開展黃河防汛無線電頻率保障工作
- 貴州省2021年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同比增長20.6% 連續7年位居全國第一
- 全國網信系統上半年累計依法約談網站平臺3491家 網絡執法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私人太空公司藍色起源 計劃于8月4日進行第六次載人航天飛行
- 我國在用數據中心服務器達1900萬臺 算力規模排名全球第二
- 廣西完成二類無線電監測移動站驗收 各項指標和功能符合要求
- 提高心源性猝死患者搶救成功率 上海電信在15家主要營業廳安裝自動體外除顫器
- 新基建提檔升級 中國移動為千行百業注智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