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關注:新能源車“火了”:平均每天7起火災事故 車主該如何防范?
近來接連幾起起火事件令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再登“風口浪尖”。日前,有網友稱,特斯拉位于蘇州的一家鈑噴中心起火。網傳的現場圖片顯示,鈑噴中心內部有大量燒焦痕跡,墻上幾扇窗戶玻璃已完全破裂,停放在鈑噴中心的多臺車輛被燒得面目全非,其中損毀最嚴重的車輛基本只剩車身骨架。
訪問:
阿里云“無影云電腦” 支持企業快速實現居家辦公
(資料圖)
對此,特斯拉中國相關負責人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蘇州鈑噴中心確實起火了,但起火原因目前還在調查中。”
事實上,今年以來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起火事件還遠不止這一起。近日,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發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接報各類交通工具火災1.9萬起,其中,新能源汽車640起,同比上升32%,意味著平均每天有超過7起新能源汽車火災。
這一消息一經發布便引發了公眾對于新能源車安全性的激烈討論,相較于燃油車,新能源車的起火概率真的更高嗎?新能源車主又應如何防患于未然?
起火概率低于燃油車
相較于燃油車,新能源車起火事件更易引發公眾擔憂。
6月11日,廣東省河源市兩輛新能源轎車在充電過程中發生自燃,其中一輛小轎車被燒成骨架;6月12日,廣東省珠海市一輛購買兩年的新能源車在充電后不久冒煙起火;6月下旬,安徽省合肥市一輛正在充電的新能源車突然冒煙自燃。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王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目前新能源汽車的起火原因主要可歸為5點:電池部件老化、外部碰撞、氣溫過高、電池熱失控和高負荷使用。其中,用電因素所導致的火災占一半以上,另一大誘因則為外部碰撞起火。
“很多車主駕車出行過程中底盤難免會受到磕碰,而動力電池普遍安裝于底盤位置,在磕碰后或出現一定變形卻不易被察覺,埋下安全隱患。”王萌說。
不過多位業內專家也向記者表示,從數據來看,目前新能源車的起火概率實際較燃油車更低。據公安部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3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891.5萬輛。據此計算,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起火概率在萬分之0.72左右。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逢春曾引用了一組數據: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起火概率為萬分之0.49,2020年為萬分之0.26,相比燃油車萬分之1到萬分之2的起火概率要低很多。
不僅如此,據AutoInsurance EZ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美國140萬起火災事故中,汽車起火的比例為15%,約為20萬宗。其中,燃油車超過10萬宗,混合動力汽車1.6萬宗,純電動車只有52宗。該機構結合美國汽車保有量計算得出,每10萬輛汽車中發生火災的車型比例為:混合動力汽車3475輛,燃油車為1529輛,純電動車僅有25輛,起火率遠低于前兩者。
制表:每經記者 李碩(數據來源:AutoInsurance EZ)
“任何車輛自燃都存在一定的偶發性,并不能說哪種更危險。新能源產業發展備受關注,使得一些安全事故也被放大化。經過多年沉淀,動力電池技術持續更新,像比亞迪推出‘針刺不起火’的刀片電池,寧德時代發布‘永不起火’的811電池……新技術的不斷推出正致力于解決新能源汽車的安全痛點。相信在車企、電池企業、材料端等多方配合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邁向高安全、高質量發展賽道。”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于清教告訴記者。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同樣認為,近兩年新能源車銷量快速增長,保有量相應提高,車輛發生起火事件的數量也隨之增多,又因新能源車作為新生事物更易得到關注,因此給公眾留下了起火風險更高的印象。
專家建議:定期檢查 避免長期虧電或過充
面對可能存在的風險,新能源車主又應在日常使用中注意哪些方面?
“用車方面,首先要做的就是定期‘體檢’,周期性地對車輛線路、動力電池及電機等進行相應檢查保養,確保車輛各線路正常。其次,要把握充電時間和充電頻次,避免過充或長期虧電或長期快充,這些都會影響電池狀態和使用壽命。還有,車輛發生外部碰撞后建議到正規4S店做一次安全檢查,確保電池等可能引起自燃事故的部件完好無損。”于清教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過度充電是車主在平時用車時易忽略的細節。“鋰電池在長期循環過程中電池負極表面會產生鋰枝晶,一部分脫落形成‘死鋰’,另一部分不斷增長,刺穿隔膜導致電池短路,這是熱失控的一個原因。不過一般情況下,這個過程是非常緩慢的。但在特殊情況下,比如說電池過度充電,就會加速這一過程,誘發自燃。”張翔告訴記者。
正因此,目前部分車企采取限制充電上限的方式避免車輛過充,例如當車輛電量充至95%或98%時停止,以提高其安全性。張翔建議車主在使用中也應盡量避免過度充電給電池造成“暗傷”。
不過張翔也表示,新能源車的技術升級換代較快,此前車企還面臨原材料短缺困境,為了按時交付新車,部分車企可能頻繁更換零部件供應商或更改相應技術方案,這其中就有可能存在未經充分驗證的技術安全隱患。為此,他建議新能源車企在研發技術或更換零部件時重視驗證工作,提高產品的可靠性。
“汽車企業在消費者購車后,應通過售后服務顧問或廠商客服人員告知消費者正確的充電和使用方式,培育消費者正確用車觀念。作為車輛生產者,汽車企業理應履行相應的提醒義務。”北京理工大學車輛與交通工程學院副教授孫立清認為,對于詳盡的用車注意事項,應由廠家告知車主。
關鍵詞: 新能源車火了平均每天7起火災事故
推薦
-
-
-
-
-
-
-
聯電公司6月營收達248.26億元新臺幣 連續九個月創單月歷史新高
聯電今(6)日公布的財報顯示,該公司 6 月營收達248 26 億元新臺幣(約 56 11 億元人民幣),月增 ...
來源:愛集微 -
-
-
直播更多》
-
富士膠片宣布對其美國業務3.5億美元投資計劃 將用于產能擴展和產品研發
半導體材料廠商富士膠片(FUJIFILM)日前...
-
富士膠片宣布對其美國業務3.5億美元投資計劃 將用于產能擴展和產品研發
半導體材料廠商富士膠片(FUJIFILM)日前...
-
國家公路網最新規劃出爐 總規模約46.1萬公里
7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專題新聞發...
-
鄉村治理盡在屏中 青海首個5G數字鄉村試點項目落戶寺爾溝村
詩仙李白有詩云: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
-
馬斯克放棄收購推特 將讓華爾街銀行損失慘重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 (Elon ...
-
佛羅里達州男子轉售假冒思科設備被捕 涉案設備價值超10億美元
美國檢察官宣布逮捕一名來自佛羅里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