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看熱訊:南方醫科大學校長黎孟楓:建設一流醫科大學 貢獻高質量發展“南醫力量”
原標題:南方醫科大學校長黎孟楓:建設一流醫科大學 貢獻高質量發展“南醫力量”
(相關資料圖)
近日,教育部公示了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擬授獎成果,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醫科大學教授鐘世鎮牽頭的《40年堅守與創新:醫理工交叉 基礎臨床融合 現代臨床應用解剖學育人實踐》獲一等獎,這是南方醫科大學(下稱“南醫大”)深耕醫學教育,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又一項標志性成果。
“對于醫科院校而言,高質量發展就是為黨和國家培養一流的醫療衛生健康人才,產出能夠推動醫學進步的高水平科技創新成果,提供高質量的醫療健康服務。”南醫大校長黎孟楓表示,學校將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一體推進,著力建設一流醫科大學,為廣東高質量發展貢獻“南醫力量”。
形成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南方日報:在高質量發展方面,南醫大取得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成果?
黎孟楓:我們圍繞加快建設國內一流、國際上有影響的醫科大學奮斗目標,以學科建設“沖一流”引領內涵式發展。日前,我校藥理學與毒理學進入ESI世界前1%,這是繼臨床醫學后我校第二個ESI世界前1%學科,我校ESI前1%學科也增至12個。
我們著力構建高水平本科課程育人體系,深入推進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為中心的授課內容、教學方法、課堂質量改革,新增23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總數達40門,位居全國獨立醫藥院校第一。
我們聚焦優勢科研領域,有組織地開展前瞻性、戰略性和前沿性的科學計劃,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質量,先后獲國家級科技獎勵2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連續7年躋身全國前30,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平臺104個。
我們努力建立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體系,不斷推進優質醫療資源升級和高質量擴容,切實提升疾病診療和健康服務能力。現已形成15所優質附屬醫院組團的高質量發展格局,4所附屬醫院入選廣東省高水平醫院,建成廣東省腎臟病研究所、廣東省肝臟疾病研究所、廣東省骨科研究院、廣東省口腔醫學研究院等一批醫學研究平臺,成為支撐廣東省乃至全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南方日報:南醫大如何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貢獻力量?
黎孟楓:人才培養質量是建設一流醫科大學的核心內容。南醫大是一所有紅色基因的醫科大學,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持續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著力實現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有機統一。
學校堅持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成立思政課教學研究中心和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將思政元素貫穿于課程教學全過程;堅持思想引領與醫學特色相融相通,編撰《醫學人文精神培育》叢書,設立醫學特色思政工作室等,引導學生傳承紅色基因、涵育醫者仁心。
學生成長成才是系統工程,需要堅實的支撐。我們探索實行書院制教育模式改革,把書院打造成文化育人社區、師生互動空間、鍛煉提升平臺。如我們按照1:50比例配備學業導師,鼓勵導師進書院;開展學業咨詢幫扶,累計服務學生超萬人;在書院建設學習研討室、師生交流室、心理咨詢室、生活體驗室等教育功能室100余個,為學生提供優質多元的學習生活條件支持等,書院制建設成果獲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滿足人民對更高水平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勢必要求更高水平的醫學教育。我們深入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綜合改革,開設了八年制臨床醫學、臨床醫學卓越創新班、生物醫學工程本碩連讀班、名老中醫傳承班、預防醫學卓越創新班、基礎醫學院士創新班等拔尖人才培養特色創新實驗班,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小班教學等,基本形成了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科研能力培養等方面開展探索,努力培養“崇尚博學、心懷大愛、精雕技藝、追求專深”的卓越醫學人才。
直面人民生命健康的關鍵需求
南方日報:南醫大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增量主要在哪里?
黎孟楓:南醫大堅持科技創新在一流醫科大學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既要“仰望星辰”,瞄準科學前沿持續鉆研,又要珍視“人間煙火”,直面人民生命健康的關鍵需求,努力在實踐中找問題,在研究中找源頭,推進創新鏈、人才鏈、產業鏈的有機融合,更有效地解決醫學領域的“卡脖子”問題。
我們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近年來先后實施科研啟動計劃、附屬醫院科研能力提升計劃、科技攀峰青年人才培養專項計劃、科研管理專家派駐附屬醫院計劃、臨床研究啟動計劃等一系列舉措,進一步創新科研組織管理形式,努力營造服務科技自立自強制度環境。
我們著力優化基礎研究布局,持續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和跨學科研究,構筑了特色突出、優勢明顯的學科發展體系。同時,不斷強化有組織科研,主動對接國家重大科技需求,以解決臨床重大疾病問題為導向,發揮學校在腎臟病、腦科學、干細胞、精準醫學、生物材料、數字診療裝備研發、重大新藥創制等領域優勢,積極組建科研團隊,不斷強化對學校高水平科技人才、資源的匯聚和統籌,增強學校培育重大平臺、重大項目、重大成果的能力,持續推進醫學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腎內科主任、教授侯凡凡近10年來引領我國臨床循證醫學研究走向國際前沿,在慢性腎臟病及其心腦血管并發癥防治領域作出了具有國際重要影響力的創新貢獻,日前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南方日報:在服務廣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南醫大有哪些行動?
黎孟楓:作為醫科大學,我們始終堅持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貫徹到學校的辦學辦醫實踐中。
在助力公立醫院改革方面,我們充分發揮大學附屬醫院引領輻射作用,創新校政合作共建機制,積極參與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地公立醫院建設,探索形成了具有一定示范效應的辦院模式,推動了優質資源擴容與區域均衡布局。
在改善基層醫療服務水平方面,我們加強附屬醫院醫療聯合體建設,創新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專科聯盟、遠程醫療等多種合作機制,學校附屬醫院先后托管、對口幫扶和合作共建多家基層醫療機構,開展了大批面向基層的新技術新業務,促進了基層疑難重癥救治能力的提升。
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方面,無論是抗擊疫情,還是抗震救災,南醫大人都沖鋒在前、義無反顧,全力以赴守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用專業技能和奉獻精神,在南醫大歷史上留下了一座座豐碑。
■案例
現代臨床應用解剖學育人實踐
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
解剖學是現代醫學體系的奠基石,100多年來傳統解剖學學科發展緩慢、教學模式相對固化,難以支撐現代臨床應用的精細化、數字化發展需求。40年來,鐘世鎮院士領銜的南醫大人體解剖學教學團隊創立發展了臨床應用解剖學,實現了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的良性循環。團隊創辦《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出版國際首部《顯微外科解剖學》教材,構建基礎—臨床融合教學團隊,完成首例“中國數字人”以及“神舟載人飛船”“航母艦載機起降”等系列重大項目,建成國家重點學科、國家級醫學形態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培養了一大批以國家杰青、長江學者、國家名師等為代表的杰出人才,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等稱號。成果《40年堅守與創新:醫理工交叉 基礎臨床融合 現代臨床應用解剖學育人實踐》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建成粵港澳大灣區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
粵港澳大灣區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由南醫大牽頭,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醫科大學教授高天明擔任主任,匯聚18家高校和科研機構優勢力量,形成近百人的團隊及優秀創新資源。核心創新區1.26萬平方米,集科研、教學、實驗、學術交流等功能于一體,有力支撐和引領粵港澳大灣區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科技創新。該中心聚焦腦認知功能研究、重大腦疾病機制與防治研究、腦功能研究探測新技術及人工智能儀器研發、類腦智能與腦機接口4個方向開展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取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一系列標志性成果。中心致力于在腦認知、腦疾病和類腦等腦科學前沿領域,打造成國際一流腦科學和類腦研究中心,成為承擔和對接國家腦科學計劃重大科研任務的創新基地和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特區。
數讀
●擁有全職院士4人,醫科院士數量居華南地區高校第一;國家級人才項目入選者298人次,省級人才項目入選者374人次
●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104個
●202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356項,連續7年居全國前30
●先后獲國家級科技獎勵29項,居廣東省屬高校第一(鐘哲)
關鍵詞:
推薦
-
-
-
-
-
-
榮耀筆記本三叉戟首秀 榮耀MagicBook14系列2023上市
榮耀舉行榮耀MagicBook 14系列新品發布會,推出榮耀MagicBook 14 2023和榮耀MagicBook 14 Pro 202...
來源:TechWeb -
-
-
蘋果iPhone15Pro機模視頻展示新按鈕 USB-C等外觀設計
日前一個 iPhone 15 Pro 機模出現在抖音分享的視頻中,提供了對該設備傳聞中的設計的近距離觀察。預...
來源:TechWeb -
直播更多》
-
小米13Ultra發布:告別數碼味 回歸影像光學原點
小米集團在京召開新品發布會,正式發布...
-
小米13Ultra發布:告別數碼味 回歸影像光學原點
小米集團在京召開新品發布會,正式發布...
-
華為超聯接筆記本MateBookD14發布 這才是大學生與新銳白領的夢中情本!
在當代大學生和新銳職場人士的眼中,如...
-
庫克擔任蘋果CEO已4250天 成蘋果任職時間最長正式CEO
據外媒報道,自2011年8月25日接替喬布斯...
-
小米13Ultra將首發索尼IMX858傳感器:所有副攝與主攝嚴格拉齊
據官方日前確認,全新的小米13 Ultra將...
-
多款重磅新品及解決方案發布 中興通訊舉辦2023年度云網生態峰會
2023年度中興通訊云網生態峰會在深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