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訊!僅憑DNA還原嫌疑犯3D人臉 加拿大警方一通操作卻被網友罵慘了
只憑 DNA 就還原出罪犯的長相,還是 3D 版的?沒錯,只需要一個 AI 模型,就能還原出這人的年齡、膚色、瞳色、甚至整個 3D 頭像……即使在此之前,沒有任何人目擊過這個嫌疑犯也沒關系,用它合成的照片直接就能發(fā)布通緝令。
(資料圖片)
訪問:
戴森11·11官網特惠季活動大廳
據提供這項技術的公司介紹,他們之前用這種手段合成過一張照片,最后捉到的嫌犯和照片中長得幾乎一模一樣。
聽起來不僅高科技,甚至有點魔幻了。
消息一出,不少網友聞訊趕來圍觀,但他們很快發(fā)現(xiàn)了不對勁的地方。
從這家公司其他的 DNA 表型分析照片來看,嫌犯和照片長得比較像,更多情況下是一種“巧合”。
他們還扒出這家公司之前發(fā)布過的一張罪犯照片,兩人除了性別以外,可以說是長得毫不相干……
那么這種技術,真的能用在罪犯通緝這么嚴肅的事情上嗎?
一個備受爭議的例子
事情還要追溯到 2019 年冬天的一個凌晨,加拿大埃德蒙頓警察局接到了一個報警電話。
一位 20 多歲的女性被強奸后丟在了路邊,全身只有一件襯衫。
那天的氣溫接近零下 20 多度,她一度被凍得失去知覺,因此凌晨 5 點多醒來后才找到路人報了警。
由于嫌疑人帶著面罩,又穿著厚厚的外套,受害人沒有看清他的長相,只知道他說話帶點口音、身高 1.63 米(5.3 英尺)左右。
案件的偵查也一直沒有進展,就這樣過去了 3 年。
就在上周二,事情迎來了新轉機,加拿大警方找到一家專門從事 DNA 分析服務的公司,對該案犯人留下的 DNA 進行表型分析,得到了一張 3D 人像。
警方把它作為通緝令,發(fā)布在了其官網和Twitter等社交平臺上,并聲稱這是“在所有調查途徑都用盡后的最后手段”。
不過老實講,從通緝令上可以看出的信息并不多,能確定的似乎只有他是一名年輕的黑人男性。
其他特征像嫌疑人的具體年齡、發(fā)型、是否有紋身、是否有疤痕都不得而知。
而且,讓加拿大警方沒想到的是,通緝令一經發(fā)布,就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許多隱私專家表示,警方這一舉動是極其有害的,很有可能加劇種族偏見和侵犯 DNA 數據庫隱私。
美國電子隱私信息中心的全球隱私顧問 Callie Schroeder 就轉發(fā)了該推文,并對 3D 人像的實用性提出了質疑:
如果你看到這條消息,你會如何思考?難道懷疑看到的每個身高 1.63 米的黑人嗎?
他還進一步解釋:不了解 DNA 表型知識的人看到合成圖像,很可能會相信嫌疑人長得和 3D 人像完全一樣。
他們意識不到這只是一個近似值,年齡、體重、發(fā)型和臉型都可能相差很大,而且膚色、發(fā)色、眼睛顏色也可能有細微區(qū)別。
在 reddit 論壇上,熱評前幾也幾乎都是質疑聲。
我不明白這怎么可能有用。
當警察缺乏必要的證據時,這將被操縱用來專門針對某人,或者只是為了騷擾他們不喜歡的人,這個主意太可怕了。
有網友甚至還舉了自己因為和通緝令上的頭像長得相似,被誤認為是嫌疑人的例子,力證這一行為的不靠譜:
最后,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加拿大警方不得不刪除了這一通緝令,并表示會繼續(xù)尋找其他方法破案。
不過話說回來,用 DNA 還原 3D 人臉,真的沒有前途嗎?
DNA 還原 3D 人臉,什么原理?
給警方提供 DNA 還原 3D 人臉照片的這家公司名叫 Parabon NanoLabs。
公司成立于 2008 年,大約在 2015 年初推出了一個名叫 Snapshot DNA的 DNA 表型分析工具,可以基于 DNA 推測一個人的膚色、發(fā)色和種族等信息。
這項工具一發(fā)布,就受到了警方的熱烈歡迎,當年美國國防部還給 Snapshot DNA 專門提供了 200 萬美元的研發(fā)資金。
2015 年 6 月,Snapshot DNA 成功協(xié)助美國警方偵破了一起長達三年的謀殺案,如今罪犯已經在監(jiān)獄服刑。
同時一些專家也認為,Snapshot DNA 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學依據,包括人類的發(fā)色、瞳色、膚色以及身高都與基因有關。
BUT,這項技術發(fā)布以來一直在遭到質疑 ——
畢竟 DNA 既不能解釋由于吸煙、飲酒、受傷(包括紋身)等引起的個人外貌變化,甚至連實際人臉大小都無法預測。
生物信息學 & Snapshot 部門技術主管、哈佛大學博士 Ellen Greytak對此回應稱,盡管這項技術沒有將一個人的所有細節(jié)特征還原出來,但“提供了一種針對罪犯長相的描述”。
Ellen Greytak 進一步介紹稱,Snapshot 是基于機器學習技術來根據 DNA 合成 3D 人像的,訓練數據來自公開 DNA 數據集和對應的人臉長相。
但對于 Snapshot DNA 背后的詳細算法原理,Parabon NanoLabs 拒絕公布。
當然,目前學術界已經有不少針對類似算法的研究。
此前發(fā)表在 PNAS(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篇文章就試圖通過 1061 個來自不同種族和年齡段的志愿者 DNA / 人像樣本,訓練出僅憑 DNA 還原膚色、身高、年齡等信息的 3D 模型。
雖然這個 AI 經過訓練后,臉型和膚色看起來比較接近:
但從實際數據來看,DNA 對于年齡等數據的預測準確度還有待提升:
所以,這些公開的 DNA 數據是怎么來的?
主要來源于兩個家譜分析網站 GEDmatch 和 FamilyTree DNA。
在這些免費公開的網站上,人們只需要上傳自己的 DNA 信息,就能知道哪些名人 or 網友和自己有親屬關系。
甚至如果你上傳照片和出生年月等信息,各種家譜網站還能幫你整理好一整個系的圖譜,但這些信息如今卻被用在訓練 AI 合成模型上了。
如此來看,這項技術距離真正精確用上還有不少的路要走。
參考鏈接:
[1]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1711125114
[2]https://www.edmontonpolice.ca/News/MediaReleases/DNAPhenotypeOct4
[3]https://www.edmontonpolice.ca/News/MediaReleases/StatementonDNAPhenotyping
[4]https://www.vice.com/en/article/pkgma8/police-are-using-dna-to-generate-3d-images-of-suspects-theyve-never-see
關鍵詞: IMAX 僅憑DNA還原嫌疑犯3D人臉
推薦
-
爭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 山東走出一條科技創(chuàng)新支撐高質量發(fā)展之路
10年歷程,山東走出了一條科技創(chuàng)新支撐高質量發(fā)展之路。該省堅持把創(chuàng)新作為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將加強...
來源:科技日報 -
強鏈延鏈補鏈 杭州高新區(qū)(濱江)十年創(chuàng)新制勝
杭州高新區(qū)(濱江)正進一步強鏈延鏈補鏈,全力打造視覺智能、網絡通信、智能裝備、生命健康等重點產業(yè)鏈...
來源:科技日報 -
-
-
富滿油田累計生產油氣突破1000萬噸大關 我國超深層油氣邁入規(guī)模開發(fā)新階段
10月9日,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富滿油田累計生產油氣突破1000萬噸大關,其中原油867萬噸、天然氣16億...
來源:科技日報 -
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 月球可能是由地球與火星大小的忒伊亞相撞形成的
英國科學家借助超級計算機,模擬了地球和一顆名為忒伊亞的原行星碰撞后可能產生的影響,得出結論稱,月...
來源:科技日報 -
準確把握超大城市鄉(xiāng)村振興特點 上海5G農場彰顯都市鄉(xiāng)村價值
十四五時期是鄉(xiāng)村全面振興的關鍵時期,上海移動攜手中移上海產業(yè)研究院全力構建基于5G﹢算力網絡﹢智慧...
來源:人民郵電報 -
-
多地大閘蟹陸續(xù)開捕上市 在國慶節(jié)前迎來預訂高峰
近日,多地大閘蟹陸續(xù)開捕上市,在國慶節(jié)前迎來預訂高峰,恭候多日的食客們感嘆終于等到你。此前,受持...
來源:科技日報 -
我國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 成功將遙感三十六號衛(wèi)星送入預定軌道
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9月26日21時38分,我國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
來源:科技日報
直播更多》
-
重慶首個搭載5G基站的無人飛艇成功試飛 最大設計升空高度達300米
近日,重慶首個搭載5G基站的無人飛艇試...
-
重慶首個搭載5G基站的無人飛艇成功試飛 最大設計升空高度達300米
近日,重慶首個搭載5G基站的無人飛艇試...
-
世界上最大天文數碼相機 在斯坦福直線加速器國家加速器實驗室亮相
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數碼相機在美國能源部...
-
受捕蠅草對飛蟲觸碰刺激響應啟發(fā) 科研人員讓水凝膠做到“條件反射”
從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
加快轉變依盈利結構 石油巨頭“大手筆”布局新能源產業(yè)
隨著油價不斷高企,石油巨頭可用資金增...
-
沈岳松輕稀土基整體蜂窩式煙氣脫硝催化劑技術 獲中國化工學會技術發(fā)明獎一等獎
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決定了我...
資訊更多》
焦點
- 山東全社會研發(fā)投入居全國第5 同比增長15.6%
- 科創(chuàng)成就舉世矚目 在華外專點贊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成就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學家 發(fā)現(xiàn)調節(jié)植物生長的氮營養(yǎng)“開關”
- 首筆供應鏈投行ABS 近日在深交所成功發(fā)行
- 成功投產運營一周年 日照港集裝箱碼頭交出亮麗答卷
- 俄羅斯秋明國立大學提出一種新方法 可將有機廢物轉化為環(huán)保生物炭
- 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提升至80.61分 高價值發(fā)明專利審查周期壓減至13個月
- 緩解中小微企業(yè)融資難 河北為實體經濟發(fā)展引入“金融活水”
- 全國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啟動儀式 近日在北京國家植物園舉行
- 中國石油集團組織專家 對蘭州石化長慶乙烷制乙烯項目智能化工廠建設工作進行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