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訊息:特斯拉單車成本5年降33萬 有望推出低價車型
據了解,特斯拉的工廠采用了大量的工業機器人和工人相互配合,其中位于上海的工廠的自動化率就高達95%,特斯拉的車身也大量采用一體化鑄造,汽車零件能精簡就精簡。特斯拉做這一切的目的只有一個——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特斯拉的投資者關系負責人馬丁·維查Martin Viecha在高盛技術會議上發表講話,披露了這幾年來特斯拉在降低制造成本上的效果并強調了未來汽車制造成本仍具下降的空間。
2017年,特斯拉單車制造成本為8.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8.5萬元)。得益于更好的車輛設計、更簡化的制造過程,最近幾季度,這個數字已經降至3.6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5.1萬元)。經計算,特斯拉將單車制造成本降低4.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3.4萬元)僅用了5年時間,不得不說,特斯拉簡化生產流程降低制造成本這一方面真有一套。
在汽車制造歷史中,20世紀初的福特Model T和20世紀70年代豐田創造的“精益生產”模式是兩次重大的汽車制造革新,兩者都大大降低了汽車制造成本,提高了汽車的普及程度。這位特斯拉高管認為,電動汽車架構與內燃機非常不同,這將是汽車制造的第三次革新。
除了披露制造成本,維查還闡述了特斯拉未來五年的發展動向。
他將Model X和S描述為特斯拉的第一代平臺,Model 3和Model Y是第二代平臺,而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平臺將成為第3代平臺。他表示特斯拉在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推出之前提供更便宜的車型。在今年特斯拉第一季度財報會議上,馬斯克確認了公司的Robotaxi車型將采用無方向盤或踏板的設計,預計會在2024年實現量產。那么,大膽預計一下,特斯拉的低價車型或許2023年就能和我們見面。
早在2020年特斯拉電池日上,馬斯克就已透露了有關低價車型的計劃,但因各種原因擱置了。目前蔚來也公布將推全新子品牌,下探價格更低的大眾市場,特斯拉也打著下探市場的算盤。特斯拉的低價車型預計在20萬元以下,這將會給國內的新能源車企造成一定的壓力。那么,等特斯拉的低價車型推出,你會考慮嗎?
關鍵詞: Tesla 特斯拉電動汽車 特斯拉單車成本5年降33萬
推薦
-
-
Instagram短視頻功能發展正趨于停滯 觀看時長不及TikTok十分之一
幾個月來 Instagram 一直在努力發展其短視頻項目 Reels,但據一份內部報告顯示,短視頻功能的發展正...
來源:TechWeb -
-
-
-
-
AT&T投資600萬美元推出數字素養計劃 預計有超過65000人受益
美國電信運營商AT&T計劃捐贈600萬美元,用于推動覆蓋全美范圍的數字素養計劃,預計有超過65000人受益于...
來源:人民郵電報 -
-
SpaceX用戶發出通知 將根據當地市場狀況下調費用最多可打五折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太空公司 SpaceX 已經向世界各地的太空互聯網服務星鏈用戶發出通知,宣...
來源:網易科技 -
放棄老式登錄方式 Facebook母公司正式推出Meta賬戶
社交網絡巨頭 Meta正式推出了所謂的 Meta 賬戶和 Meta Horizon 個人資料。它們將被用來取代曾經用...
來源:網易科技
直播更多》
-
快手高級副總裁帶隊國際化業務一個多月 對部門組織架構進行調整
快手高級副總裁馬宏彬在帶隊國際化業務...
-
快手高級副總裁帶隊國際化業務一個多月 對部門組織架構進行調整
快手高級副總裁馬宏彬在帶隊國際化業務...
-
特斯拉公司目前正聚焦中國市場 并打算進一步擴大在華生產
特斯拉公司目前正聚焦中國市場,并打算...
-
中國電信翼支付平臺發券61.17萬張 金額達到2355.15萬元
翼支付好搶!搶到了50元大額券!翼支付非...
-
中國電信30多款重點展項 精彩亮相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網絡安全博覽會
在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網絡安全博覽會上...
-
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召開專題會議 對全省無管機構下一步工作提出五點要求
近期,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召開專題會...
資訊更多》
焦點
- 順豐同城寄丟20克黃金保價8000元只賠2000元 當事人質疑保價意義何在
- SK明年將在韓國投資73萬億韓元提升產能 未來5年還將投入25萬億韓元
- 大理州首個文旅行業5G應用 5G智慧文旅項目落戶銀都水鄉
- 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全面恢復線下舉辦 大量“智慧家居”類產品吸引眼球
- 中俄邊境地區無線電頻率協調工作組及專家組會談 近日以線上視頻形式召開
- 浙江移動物聯網連接數突破1億 率先邁入萬物智聯時代
- 全力構建數據出境的“安全屏障” 9月1日起《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正式施行
- 侵犯mRNA技術平臺核心專利 莫德納對輝瑞和BioNTech提起訴訟
- T-Mobile因泄密損失5億美元 其中3.5億美元將用于用戶賠償
- 數字政府市場規模保持高速增長 我國數字政府建設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