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熱文:哈啰漲價背后 急于轉型的無奈
共享單車越來越騎不起了。近日,有不少共享單車公司宣布集體漲價,包括美團、滴滴以及哈啰單車。其中, 哈啰單車在今年年初已經進行了一次漲價,7天卡、月卡、季卡的無折扣價分別為15元、35元、90元 。
訪問:
(相關資料圖)
阿里云服務器精選特惠:1核1G云服務器低至0.9元/月
漲價的不止是美團單車,哈啰單車在今年年初已經進行了一次漲價,7天卡、月卡、季卡的無折扣價分別為15元、35元、90元,美團單車漲價后與其價格持平;部分地區單詞騎行價格也在上漲,提升至2元/半小時。
共享單車曾解決“通勤最后一公里”的難題,目前依然有大量受眾群體,但是對于不常用、突發性使用的用戶來說,漲價后每小時4元的費用已經超過公交/地鐵。
只有哈啰單車,仍然在以獨立的品牌運營。只不過,早就被定義為“偽共享”的單車租賃,已經被證實是一個只會燒錢不會賺錢的模式。因此,哈啰這些年來也在試圖尋找新的增長曲線。
移動廣告牌失效
共享單車漲價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原材料的上漲。
據中國自行車協會報道:2022年Q1季度,金屬材料、塑膠在內的自行車上游原材料都在漲價,基本上漲15%-20%;自行車的核心零部件材料鋁錠漲幅超過80%,從13000元/噸漲到23000元/噸。
據江蘇經濟報報道:目前市場上投放的實心輪胎、鏈式傳動裝置的單車, 僅造車成本就高達2000元。
除了單車造價成本之外,共享單車平臺還面臨著保管、維護、調度的運維成本。哈啰出行CEO楊磊在2018年接受媒體采訪時提供了一組數據稱:一輛單車每日運維成本為0.3元,每天每輛車的折舊成本是0.6元,一共是0.9元。
按照0.9元計算,哈啰每投放10000輛共享單車,每年就要花費約328萬元。再加上共享單車經常遇到的丟失、嚴重損壞等問題,每年成本還會往上攀升。
與逐年上漲的運維費用相比,共享單車平臺的盈利模式極為單一。以前還能以客戶199元的押金來做杠桿,變相成為融資工具,如今取締押金之后,盈利模式只剩下單次騎行和月卡一種方式。
哈啰單車
和同樣作為“共享經濟”、同樣計時收費的共享充電寶不同,共享充電寶受眾群體廣泛,在2018年我國的移動設備保有量已經超過13億,每日充電行為超10億次,其中有超過1億次發生在家或辦公室以外的場景。
作為“剛需”屬性的產物,共享充電寶的盈利模式和受眾群體,無法和共享單車劃等號。 共享單車平臺靠漲價后2元/半小時的租賃費,連車輛維修、工人工資的成本都不夠。
據排名前三的共享單車平臺年報數據統計:美團自全資收購摩拜單車以來,累計虧損接近50億元;哈啰出行2018-2020年,凈虧損分別為22.08億元、15.04億元、11.34億元;2021年,青桔共享單車被滴滴劃分進300億元“其他業務”的虧損中。
持續虧損的“單車三巨頭”,逐漸將共享單車權限降低,不再視為盈利項目,而是將其作為“移動廣告牌”,為支付寶、美團、滴滴打車等App提高用戶打開率,增加流量和日活。
但對哈啰來說,在支付寶里掃自行車,除了能增加App打開率之外,并沒有太大的意義。
哈啰轉型線上實體
2016年開始,各大共享單車平臺開始燒錢補貼搶市場,到如今ofo倒閉、摩拜賣身,共享單車徹底淪為資本游戲。當持續虧損,資本退潮以后,共享單車就變成可有可無的存在。唯獨哈啰出行沒有找到大樹,依然在苦苦尋找新的增長線。
2022年4月25日,“哈啰出行”宣布更名為“哈啰”,并啟用全新的品牌logo和全新slogan“陪伴生活每一天”。據哈啰官方宣布:截至2022年4月25日,哈啰注冊用戶已經突破5.5億。
憑借5.5億的注冊用戶,哈啰開始積極轉型,將業務從線上搬到了線下。推出新業務哈啰騎行、哈啰電動車、小哈換電、哈啰順風車、哈啰打車及哈啰租車。
從新品牌名和slogan不難看出,哈啰想要實現從單一共享單車企業到移動出行平臺,再到本地出行及生活服務平臺的躍遷。 哈啰出行執行總裁李開逐曾在采訪中提及:“哈啰所有業務布局可以概括為,吃著碗里的(共享單車),看著鍋里的(順風車、電動車),想著田里的(吃喝團購)。”
哈啰電動車
和傳統互聯網企業重線上輕線下不同,哈啰把業務核心放在了線下,也就是兩輪電動車業務。
據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哈啰在全國擁有3000+電動車簽約門店,400+旗艦店,覆蓋全國200+城市;哈啰電動車年銷量大約為60萬輛。
互聯網企業轉型傳統行業的天然優勢,就是可以利用線上流量為經銷商帶來顯著的訂單賦能作用。 據哈啰數據顯示:哈啰利用線上App引流到線下門店交付,能幫助門店帶來超過20%的訂單;甚至部分門店的線上訂單,占門店業績量30%-50%。
的確,兩輪電動車在中國有廣闊市場,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的數據顯示:2021年自行車產量7639.7萬輛,同比增長1.5%;電動自行車產量4551.1萬輛,同比增長10.3%;全行業總營業收入3085億元,總利潤127億元;行業出口額超120億美元,同比增長53.4%,創歷史新高。
電動自行車作為傳統領域,價格相對不透明,線上產品線下售價差距很大,毛利空間比共享單車平臺要大很多。但在兩輪車市場,基本上還是傳統品牌占了大頭,雅迪、愛瑪、臺鈴基本穩穩地占據著前三的市場份額。
據相關數據顯示,雅迪2022年銷售突破了1300萬輛,在整個行業中占比大概在4萬左右,店鋪數超過了4萬;愛瑪的最新銷售數據也已經突破了800萬輛,全國門店數超過了3萬家。哈啰的60萬銷量、3000家門店基本上無法在這個市場排上號。
兩輪車市場,總體來看,依然是一個重線下運營、需要全國鋪市場的行業。想要成為兩輪車的“特斯拉”,哈啰的口氣還是略大了一些。
品牌口碑大跌
哈啰改名以后的品牌口碑卻接連不斷遭受爭議。
4月剛剛改名,6月就傳出#哈啰出行宣稱超4億粉絲推薦被罰#的消息,引起大量爭議。
哈啰關聯的公司上海鈞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因廣告宣傳誤導消費者,被合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4萬元。具體事由為:上海鈞哈通過宣傳“哈啰超4億粉絲推薦”等內容,將使用“哈啰出行”App用戶人數認定為推薦人數,使消費者誤認為哈啰電動車有超4億人購買、使用并推薦,上述行為違反了《反不當競爭法》。
除了兩輪電動車業務以外,哈啰在其他領域也接連爆出丑聞,如順風車業務。據《上游新聞》報道:2021年,哈啰出行在全國范圍內發生4起寵物快遞死亡、失聯事件。多名寵物主人表示,事發后曾多次聯系哈啰出行平臺,但其均只是對涉事司機作出封號處理。
改名不足半年,連續多起負面新聞,直接影響到哈啰的品牌口碑。
作為共享單車大戰的最后的獨立品牌,在所謂共享單車逐漸衰退的當下,四處出擊,探索第二增長業務,也讓哈啰遭受更多的輿論壓力。
從目前主要的業務上來看,共享單車注定了不賺錢,并且還要承擔巨大的運營成本;順風車市場一直不溫不火,所取得的營收也極其有限;想要成為兩輪車的“特斯拉”,現在顯然是言之尚早。
推薦
-
-
-
-
-
-
-
英國政府重新啟動與軟銀談判 希望吸引其子公司Arm在倫敦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
該國財政部長 Nadhim Zahawi 已與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展開談判,希望吸引其子公司 Arm 在倫敦證券...
來源:愛集微 -
-
-
直播更多》
-
谷歌高管警告員工 如果第三季度業績沒有達到預期就會裁員
谷歌高管最近明確告知手下員工,要么好...
-
谷歌高管警告員工 如果第三季度業績沒有達到預期就會裁員
谷歌高管最近明確告知手下員工,要么好...
-
重慶電信工會三大舉措落實員工暑期關愛 確保員工平安度夏
前不久,重慶各地持續高溫,員工生產生...
-
全球工業互聯網平臺持續創新發展 工業互聯網平臺進入應用推廣期
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實施以來,平臺...
-
奮楫數字經濟主航道 吉林全省城區實現5G和千兆網絡全面覆蓋
在2021年末舉行的吉林省委十一屆十次全...
-
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 數字經濟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已正式建立
不久前,國務院辦公廳公開文件顯示,數...
資訊更多》
焦點
- 華上光電第2季財務報告凈值為負數 即將面臨中國臺灣證券交易所營業細則規定下市
- 六方面達到行業領先標準 中國移動智慧中臺通過評估
- 黑龍江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無線電管理系統 舉辦新招錄人員第二階段入職培訓班
- 提升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能力 陜西啟動工業互聯網安全深度行活動
- 重要政策文件陸續發布 數字經濟成當下經濟形態熱度“頂流”
- 北京美中宜和發生工商變更 小荷健康增持相關股權
- 助企紓困促進消費加快恢復 北京多措并舉壯大數字消費
- 數字經濟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包括哪些子體系?
- 確保防汛無線電專用頻率安全 聊城扎實開展黃河防汛無線電頻率保障工作
- 貴州省2021年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同比增長20.6% 連續7年位居全國第一